年底規劃保險 抓緊四大趨勢

2019年逐漸邁向尾聲,保險也在今年出現不少變化,如果近期有意規劃自身,或家人的保障,不妨先掌握以下四大趨勢:

一、 儲蓄險面臨調整
今年以來,許多家保險公司數度調降利變型儲蓄險的宣告利率,讓很多人的保單價值縮水一些。另外,金管會保險局也宣布,調降明年新保單的責任準備金利率,並規劃儲蓄險死亡保障的最低比例門檻,引發市場對「保費漲價」的揣測。

上述訊息似乎都讓利變型儲蓄險的「賣相」,不再像以前這麼「誘人」,甚至引發近期一波的搶買潮。在儲蓄險朝「調低利率、提高保障」調整時,不妨順便檢視自己現有的保單,是否有調整的必要?

如果原本利變型儲蓄險比例偏高,不妨考慮投資型或分紅保單,可期待更高的報酬率,或是增添保障型的商品以提高保障。若原本沒有保險規劃,需要強迫儲蓄累積一點資產,同時還能為自己或家人帶來一些保障,低風險的儲蓄險仍可納入考慮。

另外,我們也發現到不少新型態的儲蓄險,不再只把保障當「裝飾品」,其內容規劃了醫療、意外等各類保障,在預算有限時,用一張保單達到儲蓄與保障目的,也是不錯的選項之一。

二、 實支實付醫療險限買3張
金管會公佈自11月8日起,1個人最多只能購買 3 張實支實付保單,其中包括 1 張正本理賠以及 2 張副本理賠,醫療險和意外傷害險的實支實付可分開算。在這個新的限制下, 一般人在規劃實支實付時該怎麼考慮?

目前來看,各家實支實付都有優點,有的保費便宜,有的理賠上限較高,有的理賠彈性較大,有的續保年齡較高,但很難有1張保單能顧及各種要求,兩張以上的搭配會比較周全一些。如果沒有實支實付,或是只有一張的民眾,的確可以考慮用兩家以上來搭配。

但實支實付並不是越多越好,對已經有2張的人來說,先請業務員幫忙分析一下,看看保額是否足夠?要增加其他家時,是否有正副本的問題?另外要注意是,實支實付大都是階梯式繳費,年紀越大費用越高,往後的負擔能力必須要納入考慮。

三、 失能險調高保費,保證給付逐漸消失
失能險(舊稱殘扶險)這幾年,在長照議題發酵後逐漸熱賣,但原有保單的許多「優厚條件」,對保險公司來說卻有點吃不消,許多商品紛紛改版調整因應,有的甚至直接乾脆停賣。從趨勢來看,失能險的費用會逐漸增加,理賠條件會漸趨嚴格,及早規劃才是最佳的因應之道。

以今年調整項目來看,影響較大的其中之一是「保證給付」,不論被保人在失能後存活多久,按年或按月的失能扶助金,都會給付一定的期間(例如15年)。據消息指出,國外再保公司即將停止受理「保證給付」,許多保單因此停售,或改版取消保證給付,近期若規劃失能險,建議把有「保證給付」的商品納入優先考慮中。

另外,今年有的失能險增加了「等待期」(例如半年),給付須經過「失能確認」後半年仍生存才會啟動,對許多人來說,等於多了理賠變數。像這樣的條款,往後也可能會越來普遍,規劃保單時可請業務員幫忙留意。

四、 醫療險理賠更趨嚴謹
明年起,醫療險的住院理賠,壽險公司可參考其他醫生的專業意見,往後新的醫療險保單條款內,都將新增這個規定。在此規定下,以往有的保戶為了申請理賠,刻意要求住院的狀況可能就會減少。

就拿實支實付來說,傳統的保單大多需要有「住院」的情況才能理賠,但目前很多新保單,都增加了門診手術的理賠。因應這樣的新規定,不妨檢視既有保單,是否有包含門診手術?同時,也順便看看整個保單在理賠範圍上,是否有不足之處?例如:手術理賠項目是否能「協議比照」?這樣,醫療過程中,就不必為費用負擔而操煩了。

 

↓↓↓想進一步了解保障內容,或訂製個人化的保障↓↓↓
來訊康盛保險家FB粉絲團Line官方帳號

 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