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能險變熱門了嗎?由於長照議題在這兩年逐漸受到重視,與之相關的失能險,詢問度也因此提高了,但在銷售升溫之際,卻出現了一個特別的現象:許多失能險保單紛紛改版或下架,並引起市面一陣的搶購潮,不少人還因為沒有搭上這班列車而扼腕。
失能險(以前稱為殘扶險)在市面上已銷售十多年了,但始終乏人問津,主要是因為一般人對失能的風險意識較低,對保障的需求當然就不高了。但自去年起,臺灣正式進入高齡社會,政府大力推動長照政策,加上因照顧失能者,出現許多家庭悲劇,失能險才逐漸成為大眾投保的項目之一。
早期由於失能險推動不易,保單的給付條件都相當優厚,相對於保額,保費也便宜。但這情況在去年開始出現變化,保險公司評估,依照原先的失能險設計,收到的保費可能不足以支付理賠的金額,其中,影響最大的一個機制稱為「保證給付」。
失能險最重要的給付項目稱為「失能扶助金」,按照投保保額每月(或每年),持續給付被保險人至其離世。而「保證給付」的設計,是不論對象存活多久,都會給付足一定的時間(一般來說15年最為普遍)。
舉例來說,王先生在60歲確認失能,並開始啟動給付後,每個月可領3萬元,若保證給付15年,王先生72歲過世後,他的家屬可將剩下3年的給付,一次貼現(扣除利息)領回。
由於「保證給付」可能造成保險公司龐大的負擔,自去年起,許多具有保證給付的失能險保單,不是改版取消,就是下架停售,這也是一年來失能險搶購潮的主因。除此之外,失能險這波的改版,還包括幾個主要的變化:
一、保費調高
二、增加失能確認等待期
三、體況限制更為嚴格
四、最低投保金額提高
從上面看來,「好康的」失能險正逐漸消失中,對有意投保的人來說,有如跟這個趨勢在賽跑。購買第一代失能險的人,早早擁有最好條件的保障而抵達終點;目前正在評估中的人,正像在跑道上,與其他人競逐次佳的標的;若還沒開始起跑,往後,就只能選擇較無優勢的商品了。
在此建議,有意規劃失能險者,不妨從以下幾個重點及順序來評估:
一、保證給付(目前仍有少數商品具備)
二、若有保證給付,是否能「貼現」提前領取
三、每月(年)扶助金是否按失能等級打折
四、有無等待期
五、保費豁免條件
六、保費多寡
七、給付上限及給付最長年期
八、是否為保本型商品
九、要終身還是定期型商品
其實,跟失能險的賽跑,除了市場的變化之外,也跟自己的年齡有關。中年以後投保,面臨的是保費逐漸增加的狀況,而年輕族群,則因為平均餘命增加,失能機率也隨之增加,要不要趁年輕時投保?就看個人風險意識了。
↓↓↓想進一步了解保障內容,或訂製個人化的保障↓↓↓
來訊康盛保險家FB粉絲團或Line官方帳號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