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來,許多保險公司針對類定存的儲蓄險保單,數次調降「宣告利率」,讓許多民眾的積蓄縮水了,另一個消息是,高利率的儲蓄險以後恐不復見。想存錢又得找銀行了嗎?其實,儲蓄險並不會消失,而且這一年多以來,早已出現一些新型的儲蓄險,多了許多以往都看不到的「好康」, 其購買價值更甚於傳統儲蓄險!
國人一向愛買儲蓄險,許多官員、民代手上十幾張儲蓄險,早已不是新聞了,光是去年(2018),利變保單就高達7千多億元,佔新契約保費的一半以上。但儲蓄險佔銷售比例過高,對保險公司的穩健經營並非好事,金管會為了導正保險市場的發展,要求這類保單以後必須提高保障成分。這一來,保險公司增加理賠風險,保單成本勢必墊高,再也不能以高利率來吸引民眾購買。
多數人買儲蓄險的目的,大都只是要「存錢」,所以在購買時,只在意保單提供的利率比銀行高多少?IRR(內部報酬率)有多好?多久才能保本?很少人意識到儲蓄險仍是一種「保險」,除了可以像存銀行一樣生利息,還能提供一些「保障」(如死亡給付)。只是儲蓄險跟一般壽險比較起來,身故保障跟所繳保費相差不多,保險的作用並不明顯,這也是政府希望儲蓄險調整的主要原因。
儲蓄險真的就保障比較少嗎?在保險公司爭相以利率搶市之際,去年已有新型的儲蓄險出現了,這類商品不再拼利率高低,改以增加各式各樣的保障來吸引大眾,最常見的如醫療、意外、失能的給付,還有醫療險常見的「保費豁免」,也內建在這種儲蓄險中了。
這類新型儲蓄險,對許多「重儲蓄、輕風險」的人來說,只是「順便」增加一大堆保障,但在未來,卻很可能為家庭帶來龐大的幫助。而且這些附加保障,都不只是廉價的贈品,意外給付不輸意外險,失能給付媲美失能險,像最近詢問度很高的一張保單,失能保障功能實在太亮眼了,甚至因此被誤認為「失能險」,殊不知它仍是可儲蓄生息的利變保單,但潛在的利益,卻遠遠大於以往我們所知道的儲蓄險。
儲蓄險目前的「進化」趨勢,雖然小幅降低了儲蓄收益,卻大幅增加了保障利益,尤其是家中有變故時,可獲得數百萬、上千萬的經濟支援,這才是保險真正價值所在,也是其他理財工具辦不到的事。事實上,這一年來推薦這類保單時,客戶的接受度都相當高,甚至主動拉親友一同購買,印證了「好的保障不會寂寞」。
↓↓↓想進一步了解保障內容,或訂製個人化的保障↓↓↓
來訊康盛保險家FB粉絲團或Line官方帳號
